【有香味的方言】 什么的香味

   晚清重臣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的则是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为此,他一度外出游历,开阔自己的视野,体察民风民情。
   1830年,18岁的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左宗棠天分极高,又极刻苦,深受老师贺熙龄的赏识。为了提携爱徒,一日,贺熙龄亲笔写了帖子,让左宗棠带着去拜访自己的哥哥―――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
   到了贺府,左宗棠才发现,来此拜谒的青年才俊连同自己足足有6位。贺长龄平易近人,没有丝毫高官的架子。宾主几个人在外堂上谈天说地,好不热闹。聊天时,贺公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别人都是各自操着自己的方言相互交谈,唯独左宗棠跟不同人讲话时使用对方的方言。因为有些方言他说得不是太地道,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贺公有些纳闷,按说弟弟推荐的人人品应该不错的,可这位为什么这么喜欢表现自己?
   正午时分,贺公留饭。饭毕,众人在院中随意溜达。贺公注意到,在廊下,左宗棠跟自家的厨子搭讪起来,用的是厨子的闽南方言。厨子很吃惊,问左宗棠是否是闽南老乡?左宗棠说自己是地道的湖南人。厨子就反问他为什么不讲湖南话,反倒要自讨苦吃用外地口音。左宗棠回答,我用闽南话,你跟我讲话不就更省力了吗?
   贺公这才明白,左宗棠对不同人讲不同的方言,其实是为对方行方便。这是一个对人那么实在的年轻人。
   想一想,左宗棠口中的那些方言,尽管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因为出自一片锦心,散发出的人性芬芳又是何其醇厚怡人。
   因为待人以诚,左宗棠深得贺长龄的喜爱。此后贺公时常邀左宗棠到家,授之以学问和做人之道,使左宗棠术业大进,为他日后进入朝廷政治中心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的,对人―――尤其是陌生人,或者地位低下的人,待之以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它显示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如何,决定着一个人的德商的指数。待人以诚的人,其人格魅力和精神的光华总会让人激赏,让人为之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