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 稀土的春天

  中国稀土新材料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      “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邓小平曾这样说过。
  随着我国对于稀土出口的限制政策出台和各国对于中国的频频施压,对于这项稀缺战略资源的关注空前高涨。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成为备受市场瞩目的蓝海。
  
  稀土行业迎来春天
  
  庄信万丰是世界领先的工业催化剂和相关工艺技术的供应商,其产品的核心原料之一为稀土铈。一直以来,他们在韩国采购催化剂浆料,但近几个月,韩国供货商已经难以足量供应。为此,辛普森不得不开始在中国这个唯一具备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地区寻找新的供货商。“我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辛普森说,“还在包头被中国白酒灌醉。”
  但他的寻找并不顺利。“做决定?不,现在还远远没到能够做决定的地步。”辛普森明确地摇摇头。他刚刚考察完位于上海松江的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询问完产品情况后又在厂区细细转了一圈,最后礼貌地握手,离开。
  华明高纳是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近两个月来,造访公司的外国客户数量猛增,全部是带着明确的市场需求来寻找货源。”华明高纳的总经理高玮对记者说。
  由于我国政府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重视,并实行包括生产和出口在内的总量控制,国外的深加工企业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中国稀土新材料行业正在因此受益,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稀土业界人士一致认定,真正能够为稀土产业创造可持续的巨额财富的,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稀土新材料加工领域,而目前正是这一领域的政策黄金期。
  “当有日本朋友向我询问稀土原料和配额的时候,我就知道,国内的大机会来了。”中科三环子公司、上海爱普生磁性器件公司总经理卢冯昕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已经有部分国外企业在逐步朝中国转移部分产能。上海爱普生公司就是中方与日本爱普生精工合作的产物,目前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粘结钕铁硼生产商之一。
  这实际上正是中国业界非常乐见的,因为随之转移的,必然还有高端技术和市场。需求增大而中国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的趋势又不会改变,国外企业若不思变,等于拱手让出巨大的市场份额。
  
  期待破局之术
  
  但目前为止,面对纷至沓来的市场需求,中国的企业却尚未做好准备,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由政策营造的这样的一个巨大蛋糕面前,中国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却还没有真正找到“下口”的方法,从而实现大踏步、可持续性地发展。
  首先,目前我国稀土深加工企业还没有能够具备很好的成本转嫁能力,究其原因,高竞争力的产品不多。此外,如果产品结构偏于“大路”,在质量或者价格上就无法完全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迅速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行业刻不容缓的工作。
  稀土下游涉及了广阔而艰深的科技领域,充足的资金支持不可或缺。我国的稀土产业的确吸引了各路资本,今年的资本市场更是沾上稀土概念就“一飞冲天”。但这些钱都流向了何方?
  “稀土本身并不能直接变成财富,还是要靠下游深加工企业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否则无非今天涨价多赚钱,明天跌价少赚钱,不可持续。”业内人士呼吁,应该有新观点和方针,来保证此轮整合能够走向提高科研开发、原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而不是重走资源重分配、资金为王的道路。
  那么,为何源源流入的资金不愿进入下游?
  “因为目前我国的下游还没有真正非常有吸引力、回报很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值得投入的高科技项目。”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向记者分析,“在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以及再往前的产业链的技术、投入、产能规模都已经比较完整了。但是,实际上稀土材料的高科技应用领域非常广阔而专业,让处于上游、中游的稀土企业来涉及这样的高科技项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加大力度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尽可能快地提升产品等级,拥有尽量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整个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升级,是目前必须进行的。“如果中国只抢矿不开发,1-2年之后,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来的低水平,而国外又有了新的原料供应,那么我们就错过了目前稀土产业发展最好的时光。”
   如何尽可能快地破解目前我国稀土新材料行业的困局?
  业内提出,首先要停止冶炼分离环节的重复建设。否则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也没有让稀土产业结构获得应有的调整和发展。
  目前,北方矿已经基本整合完毕,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南方重稀土矿,其中又以江西最为典型。但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一家企业真正获得了采矿权,悉数止步于冶炼分离能力的整合。资源为王,在江西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江西同我们有一个战略合作的构想。今后江西对上海深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能够有一定量的保障,而上海也参与江西的稀土高科技园区,将部分产能转移过去。”上海稀土办主任耿鸿民介绍,这样上下游的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形成协同效应。
  而江西作为矿产地与下游企业的关系,恰恰可以看作中国之于国外稀土企业间微妙关系的一个缩影。不过,业界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中国广阔的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吸引力。“随着技术的逐步引进,马上就到下游最受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