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梗塞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计算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使用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头部穴位百会和患侧曲鬓对脑梗塞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用PET观察运动状态下中风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糖代谢变化。结果:电针后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MI)即中央前回(4区)、运动前区(PMC)即额中回(6区)及顶上小叶(LPs)(7区)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SMA)即额内侧回(6区)发生明显的葡萄糖代谢功能变化。结论:电针可以激活双侧大脑与运动相关的功能区,诱导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的重建。
  关键词:脑梗塞;电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742-02
  
  由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直观地得到大脑葡萄糖的代谢变化而被广泛用于大脑功能的研究,并用来研究针刺作用的神经中枢机制:如利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影响[1],利用PET研究针刺对脑葡萄糖代谢和功能的影响[2]。但以往的研究多限制在静息状态下进行,在一定运动状态下的针刺效应尚无报道。针刺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但其治疗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研究运动状态下予以针刺对临床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意义,故笔者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患者在运动状态下接受电针后脑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变化,以便从大脑糖代谢来研究针灸头穴的中枢调节机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志愿参加该研究项目,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50~70岁;病程1~3个月。均在解放军总医院PET中心进行脑葡萄糖代谢情况检查。纳入标准:①均为右利手患者。②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为首次发作。③患者清醒,对外界语言可正确理解,能配合实验进行。④运动虽存在障碍(运动功能损伤程度相似,上肢远端肌力3~4级),可完成实验要求动作。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