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禅定与养生:

  禅修本来是佛、道门中的一项重要功课,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作为养生学来却有着极高的保健、疗养价值。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呢7简单说就是使狂乱的意念静止下来。在我国的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中也提到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里的“定”狭义上讲是进学之法,广义上说其实就是佛、道学中所定义的“定”。养生就是从“定”中获取的。
  现代人心思散乱,对社会上的各种物欲诱惑都想涉足尝试,久之必然身心疲惫。心念不能静止,妄想便纷至沓来,这些就是烦恼的根源。妄想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越积越深、越缠越乱,久之便会造成抑郁、焦虑、暴躁、多疑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进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身体疾病。修习禅定就是要使自己的心思尽量平复、沉静下来,将烦恼、妄想尽量抑制甚至排斥出去。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禅定的修习越长久定力越足,遏制物欲的定力也就越强,受外界左右的机会也就越少,用中医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外毒不侵了。”
  修习禅定会使内心感到清澄宁静,获得心理愉悦感,烦恼妄想静止了,心跳血压便随之降低,同时气息贯通、周身轻松。修习禅定的方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从狭义的角度讲便是静坐。静坐的姿势有很多种,据说有96种之多。当然关键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进行选择,并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古人历来都重视静坐修身,晚清重臣曾国藩便曾给自己立下规定: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修习禅定的法门就更多了,有眼色法门、耳声法门、鼻息法门、身触法门、意识法门等等。这些法门统归起来就是使意念专注于一点,如眼色法门便是把眼睛专注于一个物体来修习,耳声法门就是把意念专注到一种声音上,其他法门也大同小异。
  当然作为养生来说禅定不须达到气功或佛学中的某种大的境界,只要我们身心感受到愉悦就可以说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