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孟凡

摘 要:审计学难度高、知识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才能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高校更要充分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变化,明确教学目标,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通过分析审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讨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为审计学专业突破现有瓶颈寻求良好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9.0-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68-02

引言

在高校各财经类专业中,审计学非常重要,而学生在学习审计学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这就给审计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带来许多限制。在审计学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彼此关系紧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上一章节的知识点,在开展下一章节的讲解时就会存在许多困难。在审计学中包含许多专业学科,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日益明显,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席卷各个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审计人员需要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方可应对新形势所带来的各项挑战。高校审计学专业要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改革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丹尼尔·贝尔在对后工业社会描述中提出,理论知识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轴心原则”,高校则是处于“轴心原则”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审计学是高校专业中的重点。社会对于审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阵地。社会对高校寄予厚望,也为高校提供丰富的资源,这就使得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高校审计专业若要实现顺利改革,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成为其主要的改革方向。

(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是因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审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和专业很强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融入充分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走出来,对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要保证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创新精神,使其成为新形势下各大企业所需的人才。

二、高校审计学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审计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审计学与会计学等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采用通用的教学方法则很难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审计学知识。许多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审计教学时往往重视理论,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尽管会采取案例教学等方法保证学生得到一定的实践训练,但实践教学内容依然有所欠缺,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高校对于审计学的教学方法已作出很大的调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治标不治本。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其本质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在学习中依然比较被动,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教学不能滿足实际需求,学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大部分高校审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即可。教师讲解完毕后,通常会为学生布置课后习题,学生长期沉浸在“题海”之中,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开展学习,这样就会对教师十分依赖,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审计学课程强调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运用,还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不能考虑到审计学的特点就进行教学,不仅不利于教学改革,还会对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更多不利。

三、审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优化教学思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高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审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和企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以及审计专业的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提升的情况下,重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大多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却没有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导致学生对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充分利用审计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单纯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能够了解审计学习的意义所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质疑精神,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善于从问题中积极探索其背后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均可以得到提升,并在教师恰当的启发之下成为合格的人才。

(二)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利用相应的审计知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这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才可以逐渐具备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关键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通过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吸收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与时俱进的审计案件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审计课程的内容比较专业,涉及到诸多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对相关内容作出合理而专业的判断。莫茨和夏拉夫的会计与审计的关系研究表明,审计具有批判性和审查性。因此,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维,就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比如,在开展审计证据教学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对不同来源、形式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外部证据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力,而这对于学生未来从事审计工作会大有帮助。

(四)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取成功经验

为了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養,高校要保证学生能够走向国际,使人才的素质能够经受得起各种考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后的必然趋势,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优秀的审计人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高校教师要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审计教学能够落到实处。高校要加强与其他国际高校的合作,对审计教学内容和考核进行调整,吸取国际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使审计教学与国际接轨。

(五)健全考核体系,实现“理实一体化”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很有必要。许多高校的审计教师任务比较繁重,尽管一部分教师会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但由于考核方式不够完善,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真实评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考核任务,明确具体的审计项目,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操作,从而在了解项目的流程与各项要求后提出审计报告。最后要结合学生的审计报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学校可以将审计考核分别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个部分,根据学生两部分的考试成绩对其最终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定。要选择优秀的教师承担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再脱离。

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审计教学改革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均不是在短期内即可见效的,而是要秉承循序渐进的理念和“水滴石穿”的信念,方可真正达到目的。为了不再使学生纸上谈兵,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改革须与时代同步,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内容、方法到考核等环节入手,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立体式培养。

参考文献:

[1]  叶陈云,杨琪,刘灵秋.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研究[J].航空财会,2019,1(4):33-37.

[2]  臧慧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39(3):46-50.

[3]  周筱蕊.浅析城市型大学审计学专业建设路径——以成都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