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探讨

彭婕

摘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在逐步推广实施,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来看,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监督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树立新的绩效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加强业财融合与部门协作,强化监督机制与结果运用,将对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财政预算  绩效管理

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2014年起步推广至今,已逐步纳入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工作。根据财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各单位每年在编制年初预算时对本单位整体支出使用的财政资金,及上级转移支付100万以上或本级财政预算20万以上的项目资金,均要进行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年度终了,财政部门组织各单位对整体支出财政资金和县级安排100万以上的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自评,抽查个别重点项目委托第三方開展绩效评价,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各公立医疗机构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财务人员层面,单位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绩效理念尚未普及。传统的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仍然存在,再加上社会各界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度整体不高,导致各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不完善

当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并未形成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各单位因业务领域和层级的差异性及财政项目多样性的特点,各自为政自行设置了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明显的仍存在缺陷,不能完全体现出财政预算的内容及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

(三)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比较孤立

从单位内部来看,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参与度不高,由于财务人员对业务把控的局限性,加上各相关业务股室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极大的限制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从单位外部来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完成相关的绩效目标同样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四)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缺乏独立性

近两年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采取“单位自评+财政部门审核”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单位自评+财政部门审核”模式是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以取信于众。而“第三方评价”主要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实施,存在“揽活挣钱”现象,为配合委托方的要求,“第三方评价”容易丧失独立性。

(五)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当前更多的是仅仅把绩效管理当作一种考评工具,对考评结果与资金安排、政策调整等都尚未建立挂钩机制,造成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无法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三、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需要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能够自觉、主动的维护预算的执行。为此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预算管理理念与业务知识的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全民预算绩效管理氛围,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入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制定或修订财政资金的管理方案,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和规范化的指导。

(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不仅是评价的依据,更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价值导向。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指标,不断丰富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框架,既设定共性的绩效指标,又根据各自特性保留个性指标,把定性模糊的目标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表示,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指标设计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使用相对清晰、简洁的指标反映绩效的主要方面,减少无效指标,使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各项指标要与标准指标值一一对应、结合使用,由此绩效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有标准可依,从而保障绩效信息的质量。

(三)加强绩效管理的业财融合与部门协作

首先针对当前工作的被动性,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业务与财务工作的交叉配合,从相关业务科室和财务科室选择有效员工加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并充分吸收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使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其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政策与工作支持,为单位绩效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责任。在预算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二是完善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多元化参与的监督机制。在现有管理与评价主体格局下,进一步构建政府、财政、预算单位、审计等多元主体协同监管的格局。三是设立第三方准入机制。引导和规范独立第三方机构或专业人士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并加强与完善对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培训与考核机制,确保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监督及评价的真实、客观、公正。

(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结果在经过分析后必须应用于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及机构管理中,使绩效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首先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融合,进一步建立问责机制,对财政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面监督与评价,使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衔接在一起,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其次将绩效评价结果有效运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当中,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查漏补缺,及时纠正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好的把财政预算资金用好用活。

四、结束语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财政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方式,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意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把绩效管理纳入到机构管理中,尤其是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更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通过具体措施把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