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脑装个“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

  平时拿一张纸、捏一根针,生活中的一些精细动作对健康人来说很简单,但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讲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抖动、僵硬、动作慢”的状态中。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共有400多万,其中170万在中国。
  如今,在长期药物治疗帕金森病面临失效、副作用增加的普遍现状下,为患者安装“脑起搏器”(DBS)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脑起搏器”让患者恢复自理
  
  69岁的覃老伯患帕金森病十多年了,覃老伯在静止时,手、头或嘴会不自主地震颤,平日肌肉僵直、动作缓慢,有姿势平衡障碍的表现,刚开始他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症状能控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服用药物的剂量逐渐增加,症状也难以控制,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家人四处打听改善病症的治疗方法,最终打听到现在治疗帕金森病有了“脑起搏器”这一新的武器。医生对覃老伯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认为适合做“脑起搏器”。做了“脑起搏器”植入术后,覃老伯恢复自己进食、喝水、穿衣、 写字的能力,生活基本能自理,服用药物的剂量也减少了。
  “脑起搏器”治疗为何会对患者起作用?我们脑内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脑内与运动相关的结构通过它传递信息,控制身体的运动。而帕金森病的症状是由于脑内黑质神经细胞产生的多巴胺减少而出现的。植入“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患者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
  目前在国内一般安装“脑起搏器”的费用为:单侧脑起搏器(适用于只有单侧肢体症状的患者),总治疗费用约10万元左右;而安装双侧脑起搏器(适用于有双侧肢体症状的患者),总治疗费用共19万元左右。
  
  术后患者需接受体外程控
  
  当术后伤口愈合后,医生会采用计算机遥测技术在体外对脉冲发生器进行调控,这一过程称为程控,需要定期进行。这是一个无创伤也无痛苦的过程。程控在术后几个月可能需要进行数次。通过反复的程控,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症状控制。以后可每年随访1~3次,进行相应的检测和程控。
  “脑起搏器”植入后数周内应避免剧烈活动。其电池一般可以使用5~10年,如果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不需更换。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更换。
  “脑起搏器”很少有永久性副作用,极少数患者可能感觉肢体肌力减弱、说话音调降低、一边性头晕和一边性麻木感。如果出现这些副作用,可以通过体外程控而减轻或消除。
  
  并非适合所有病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脑起搏器”的帮助下,全球数以万计的帕金森病患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目前该治疗已被美国政府指定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最初时“脑起搏器”治疗只适用对药物已完全失效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后来随着大量帕金森病人的使用,其安全性得到广泛的肯定。现在认为帕金森病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时就应接受“脑起搏器”治疗。
  当然,此治疗并非适合所有帕金森病人,主要适合的人群如下:原发性帕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药物已逐渐失效或出现明显副作用;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没有明显智力障碍;在植入过程和以后的随访中愿意并能够合作;术中或术后的测试刺激能有效控制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