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白天开始懂了夜的黑 开始懂了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讲述了三个不同地域,四种不同文化和种族间关于沟通的故事,带有着不同于故事本身所传达的兼容并包的情怀的另类感觉,是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自身的偏执。这种风格化的结果就是:几乎观看过影片的观众会分为两类:要么对其的故事所传达的思想照单全收,要么对其杂乱的叙事显得无法接受。这种观众阵营的泾渭分明却恰恰被《通天塔》的主题不幸言中,沟通、传达的过程如果是由一种几乎短暂洗脑似的观影来承担,那么,这个想要使得他人接受和理解过程是无比痛苦的。
  
  夜之无望,唯有光明
  《通天塔》的结尾有着这样的一行小字:“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导演的希望不言而喻。
  其实,当这种借助看似兼容并包的故事来陈述一切的情结出现的时候,在我们看来,主题的广和大已经是一种希望的延伸。它能达到的高度开始取决于讲故事人的技巧和演员的能力。于是,后半段故事的走向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一切如何收场,可是,问题出现了,这也就是很多观众不喜欢《通天塔》的主要原因:便是你是否能够平心静气地坚持到最后。
  在个别段落中,如日本女孩在广场游玩时的状态描绘,时间的长度与其所带来的信息量是极不相符的,有的只是秋千上的快乐与无止境的荡漾,但是,如果跟后来在舞厅中的段落对比来看,这个铺垫却是极有价值和无法代替的,如果不是那些游玩和迷幻的时刻女孩感觉外界对自己是聋哑人却依然接受的“伪”事实,那么后来女孩看到自己朋友与喜欢的男孩拥吻的失望与全盘崩溃就会显得无力,那种沟通的无望也不会如此强烈。
  而墨西哥的段落中,保姆在因为闯过关卡走失在沙漠中,并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前行时候,在骄阳下的一切无情而又真实,这个时候,现代社会制度化的是否得当被再一次提到台前。其实这种例行公事的检查所透出的不只是种族歧视与犯罪上升的负面影响,还有那些被这种制度化的弊端所淹没的一切可以善意为之的方便之举。
  
  
  失败,只因“撞车”?
  《通天塔》在奥斯卡上的失败,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撞车》上届奥斯卡上获奖,但是,将两部看似相近的电影进行对比,便会发现众多的不同之处。
  可以这样说,《撞车》的故事像是一个彼此紧扣的圆,每个故事仿如一段圆弧,交织在一起,而《通天塔》的一切则由一把猎枪而起,向四周扩散开去,每个小的故事段落中的人物,他们彼此间的联系是单方向的,在某种剧情发展的可能性上,与其他的人物却是失去了连接的可能。
  《通天塔》的出现,使得在如今已然躁动不安的世界中的我们,在近乎窥伺般的在不同的人文风物间游走,要知道,在异国他乡,完全融入一个社会和种族间是何其的难,要知道,在我们的记忆范畴里,理解似乎很难在周遭出现。我们亦常常四处碰壁。于是这盏无尽的黑夜中的微弱灯火,仿如穿越了重洋的影像本身一样,散发着希望的力量。尽管这种可能的本身都微乎其微。
  于是,传说中的一切,在这个时刻跨越现实的沟壑彼此了解。我们没有那通天的塔,却有了黑夜的光亮聊以慰藉,深深相拥。
  并在每个黑夜与白昼交汇时,相视发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