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水稻有效供给保障措施思考

肖福荣 许晓东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全域旅游视域下赣南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研究”(GL19235);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赣南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产销研究”(JXYY-RW-201801)。

作者简介:肖福荣(1980-),男,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许晓东(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 要:2019年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央连续多年明确要求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各省市区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因地制宜落实中央文件。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大,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国民的安稳。本文通过分析赣南水稻供给现状及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农业打造水稻种植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等五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水稻;有效供给;保障措施;赣南

中圖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07

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供应关系国计民生,丝毫不能松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稳定粮食生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样特别提出稳定粮食生产。藏粮于地战略举措的实施归根到底是要稳定粮食产量。仓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粮食有效供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也是普通百姓安心乐业的根基。做好水稻有效供给的保障措施思考有其重要意义。

1 赣南概况及水稻供给现状

赣南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的地理简称,由设区市赣州市下辖的3区14县1市组成,地域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18年底户籍人口为980多万,约占江西省人口的五分之一。赣南是一个生态宜居城市,来赣南求学、经商的异地人员较多,因此流动人口也较多。赣南拥有十所高校,高校数量是江西省除省会城市外最多的,十所学校的学生,致使赣南的流动人口剧增,对当地的民生保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赣南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及其它相对滞后。

赣南作为农业大市,2018年底统计显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约为5万多公顷,产能约为280万吨。按人口990万计算,人均粮食约为283kg/年。赣南下辖县市区的粮食供应不平衡,部分区域仍以外购为主。

2 赣南水稻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耕种欲望不强烈

通过走访与观察发现,部分赣南农民对种植水稻的欲望很淡,甚至有些直接撂荒,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现有种植条件下,收入非常有限,按1000斤/亩的较高产量计算,依赣南现在的水稻售价行情,每亩的收入也就2000块钱左右,刨除水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农民种植一亩水稻纯收入能有1000元就算非常高了,虽然产量在持续提高,但仍然不能吸引农民安心种植。相比进城务工,以工地为例,月收入4000元比较正常,尽管累但名义收入明显多。

其二,现有种植条件约束农户对水稻种植的发展。赣南地域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很多水稻种植地为梯田,稻田小块且形状不规则;另外,大量农田所有权分散,即时比较平整的一块稻田可能划分成若干家拥有,导致耕田小块分散;受以上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大量农田不适合规模经营,无法机械作业,如果勉强机械作业,其成本或高于人工,导致产收比例失调。

其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潮,大量的农民裹挟着进城安家落户,城里的教育与医疗等资源相比优越,本来留在农村可以耕种的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得进城带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等,承担了接送小孩上学、全家人的茶饭及家务活等事项,他们也能享受阖家团圆之天伦之乐,同时,也让很多中年人少了一份对留守父母的牵挂与担心。

2.2 水稻产品质量不高

赣南虽为农业大区,水稻种植面积广,但水稻产品质量却不甚理想。质量不高的原因较多,如种植技术欠缺,农户凭不断累积的经验在摸索前进;小户与散户经营,分散了资源;对化肥农药的非科学使用;靠天决定收成占比过重;品牌意识薄弱等,导致赣南水稻的质量不高,需求侧的高标准与供给侧的低质量出现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急需提质创品牌。

2.3 生产产业化水平低,亩产量低

赣南地处亚中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较分明,适合水稻种植。但是赣南山多地少,平坦的土地尤其少,地形复杂,水稻田差异较大。受地势影响,较多农田高低不平,梯田多且每单位面积小。上世纪各地的土地政策,分田之时考虑公平公正,一亩良田可能分成了很多块,贫瘠的稻田亦划分成很多块,如以前的农村卖猪肉一样,不好的肉得搭乘精肉一起卖。粮户几乎为当地的普通百姓,缺乏系统的水稻专业知识,商业意识薄弱,停留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层面,粮食略有盈余时才考虑售卖,销售价格也是随行就市。种种原因导致赣南水稻产业化水平偏低,亩产量也偏低,制约着规模发展。

2.4 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弱

赣南丘陵、山地区域占比超过了总面积的80%,如此地势导致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尤其弱。水是水稻的命脉,水稻生产对水的依赖度极高,受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地势影响,很多梯田的灌溉是个大难题。因特殊地理位置和没有大型水利工程,赣南的水稻灌溉问题不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灌溉工程,几乎靠天换收成。另受地势影响,中低产水稻田比例特别高,机械化水平也特别低,水稻田面积小且分散,从插秧(抛秧)、除草、施肥一直到收割,能派上机械设备的稻田极少,大量工作纯靠人工。赣南天气变化明显,降雨和干旱频繁,极端的天气容易加重水稻的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严重,另外,极端天气直接影响水稻的自然生长。

3 赣南水稻有效供给的保障措施

3.1 旅游+农业,打造水稻种植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实现农民增收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客家摇篮、丰富的矿藏、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赣州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10月出台《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2019年)》文件,其中提出:为了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赣州市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倾力打造旅游+农业,实现水稻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各阶段的观光与科普旅游,增加农户收入,强化农户种植欲望。

(1)深挖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化,把水稻的种植作为一种优秀的农耕文化,如怎么育种、播种、抛秧(插秧)、除草、施肥、灌溉、收割等,结合学研活动、科普教育等主题,实现中小学生的旅游+科普学习。

(2)通过构造集水稻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农作物种植、旅游者参与农業活动、休闲养心、快乐农摘、特色民族村落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利用各种周末及节假日参与,成为郊游与放松身心的一个好去处。

(3)水稻种植的劳动量有比较明显的时节性,非农忙时期,农户会变得清闲,无事可干,该现象既影响农户收入也导致农户不愿留在农村务农。借助旅游+农业,鼓励农户在农忙之余参与到全域旅游中去,如接待游客,提供农家乐、民宿、制作并出售各种民间小吃,为游客提供体力劳动等。通过吸引农户参与,让其一边种植水稻一边兼着其它工作,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稳住农民留在农村种植水稻。

赣南有些地方初现雏形,如崇义县上堡梯田,目前已开发成一个景点,围绕水稻打造成一张地方名片。

3.2 提质创品牌,塑造赣南水稻区域品牌

赣南水稻种植出来的普通稻谷卖价才一元多每斤,而有些大品牌则卖十几元每斤,巨大的差价影响着农户的收入,也影响着有效供给。赣南水稻低水平供给侧与高水平需求侧的矛盾仍然明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仍为迫切。当今,品牌的作用在各行各业凸显,赣南水稻的提质创品牌是时代之需,也是保障赣南粮食有效供给之需,更是推进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之需。提质创品牌可以通过内培外引,内培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外引就是通过招商引进优质企业或品牌进入赣南,借助引进的品牌带动产品生产。内培之路相比外引在时间上会更长,在投入上也更多,工作量将较大,但属于本土品牌,外引发展起来将比较快。

3.3 优化经营主体,完善分工合作

目前,赣南水稻种植仍以小户、散户为主,大量的粮农是自给自足,种植水稻是为了解决全家人的基本保障问题,能够出售或以此为产业的极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如一个人能做的农活十个人甚至更多人在干,产能产值不尽人意,专业种植人员匮乏。为了改观与缓解,建议优化经营主体,减少小户与散户经营,提倡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可以借助行政村一级的理事会,或农村自发组织形成联盟,或地方政府主导统筹等,通过由大户或专业户带领村民开展种植工作,如一个或若干个小组一个经营户,其他人可以专心种植经济作物、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工作,实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相得益彰。

3.4 健全水稻种植基地功能区、保护区的配套政策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建议赣州地方主管部门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灵活制定赣南水稻种植基地功能区、保护区的配套政策。政府牵头解决大型农田灌溉问题,交通、种子等问题。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指导或协助种植户做好各类重大病虫害防控,统防统治;联合地方科研院所及专业类学校,大幅度地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种植户,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稻的水平。围绕土地分散与小农耕种现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稻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对贡献大的种粮大户给予政策倾斜,除了技术指导等方面,还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如某地的做法,对产量大户直接给予现金激励。鼓励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赣南县市区较多,县级之间的管理问题由上街政府统筹解决。政府牵头引导种植户实施产品提质创品牌的水稻工程,并给予优质品牌实施奖励政策。政府出面引进大型企业,通过大型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塑造赣南水稻品牌。政府层面引导农业旅游、农业科普等项目实施。

3.5 优化产品结构,联合专家研制适合当地的品种

赣南水稻目前的品种不具特色,产量偏低,仍有种植户凭经验配制品种,循环种植,出现产量低,品质低。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及各种矿物质丰富,当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有很多是适合水稻生长的元素。针对赣南的地理特征及特有资源,地方主管部门或水稻种植组织可以与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和有关院校合作,联合专家研究适合本土种植的产品品种,形成专属赣南的水稻品种。如适合梯田种植的,既有观光价值又饱含食品功能的水稻品种。再比如适合山区的一季稻品种;适合平坦稻田的两季稻品种;耐干旱的品种;耐雨水的品种;富含微量元素、天然有机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2-06(01).

[2]管珊红,曾小军,许晶晶,等.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89-196.

[3]宋治国.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营销的创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9,(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