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促资本市场新陈代谢

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等多个改革制度的推出,使得各类长期资金已经纷纷形成入场的态势,比如产业资本、理财子公司、保险资金等各类金融资本。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尤其是在科创板开板的这一年里,整个市场也呈现出长牛、慢牛的格局。

交易制度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来看,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在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合规意识在不断增强,市场的专业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各类中介机构交易所的责任越来越大,职责越来越强化;各种保护投资者的做法也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包括上市制度、信息披露等不断完善,都可以看到市场的总体运行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杨玲认为,未来我们还需要从两方面做准备。一方面是当下正在做的进一步严格打击违规行为,对财务造假等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是完善市场的各类规则,使A股市场的规则与全球成熟资本市场接轨,比如稳步推进T+0、做空机制等,使A股市场逐步融入全球资本市场链条中,进一步提高国内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今年两会期间,是否在我国A股市场推行T+0交易制度被多位代表委员提起和热议。近期,上交所就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回应称,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在去年科创板推出的时候,就曾讨论同步推出T+0交易制度,后来科创板交易制度是遵循了现有的交易所交易制度,即T+1的制度安排。

赵锡军告诉记者,当时没有推出是有一些考虑的。“第一,如果是当时推出T+0,主板和科创板两个板块在资金的清算、结算、拨付等方面有两个不同的系统,需要技术层面进行一些调整;第二,科创板最初推出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去测试 T+0等交易制度,引进注册制改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保持了两个板块之间交易的一致性。”如果单独一个板块来做 T+0,加大某个板块的交易频度或炒作的程度,会否对其他市场构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鉴于此,赵锡军认为,T+0交易制度的推出可能要取决于对其技术系统进行的测试、调整和完善。

另外,T+0交易制度会增加交易量和价格发现的能力,以科创板为例,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邵宇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科创板主要强调对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但科创板现在的盘子并不是特别大,T+0交易制度可能会导致波动幅度进一步放大。“做市商的目的主要也是活跃交易,这些在当前都并不是最为紧迫的,T+0运用在市值更大的蓝筹股上可能会更加实用。”

T+0的运用要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目前市场还没有到成熟阶段,“比如科创板估值还相对较高,有待于供需平衡后进一步恢复正常”。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科创板将会承接更多上市企业、更多个人或机构投资人广泛参与,将会纳入上证指数,将来的改革会更市场化、更具规模,条件比较成熟时可能会考虑引入T+0交易。

T+0会活跃股市交易,而显然现在科创板本身已经非常活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在市场已经很活跃甚至过度活跃的时候推出T+0可能会“火上浇油”。

做市交易也是如此,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解释道,市场原本流动性就很好,就没必要引入做市交易。“比如新三板过去为了解决集合竞价交易不活跃的问题,就引入了做市制度。而创业板交易很活跃,短期内就不会推出。”当然,T+0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需要在整个市场包括上交所、深交所甚至和新三板同步、协同推出,否则会存在跨市场套利等问题。

我国之所以是T+1交易制度,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人,减少过度投机的行为。张驰向记者透露:“事实上,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很不对等的,有些机构会用这种方式来割中小投资人的‘韭菜。因此,未来T+0如果推出还要解决身份对等的问题。”

市场急需退市机制

退市制度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打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还需要一个适应的退市机制,在新《证券法》的实施下,我们需要探索一个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退市制度。

“新《证券法》为市场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基础,其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如何补上的问题。”赵锡军表示,退市制度的安排是一个方面,这些制度在落实的时候怎样有效实施和贯彻是另一个方面。

退市制度实际上也要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来完成,赵锡军称,比如科创板的市值退市,当上市公司的市值、股票的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并在若干的交易日内没有上升,可能就会触发退市条件,而不是像过去被PT、ST、*ST 等,陷入这种退而不休的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退出機制的核心还在于退出触发的风险点是哪些。是主观判定,还是客观认定?退市的流程是什么样的?退市过程中,会不会放出各种消息,导致股票市场震动?怎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这些都是退市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

并且,“目前我们依然觉得企业退市是个非常态的事情”。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其实除了违规被司法制裁强制退市外,企业经营不好也可能退市,未来还要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退市规则。

“过去退市制度不能推出的原因,是因为担心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因为A股没有开户门槛,有1.5亿的股民,随便一个企业退市,就可能意味着几万人财富清零。”张驰告诉记者,不是监管机构不想企业退市,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只有迫不得已才会让企业退市,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因此,短时间内主板和中小板不会有退市制度出现,退市制度只能在有门槛的市场比如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推出。

退市制度是把双刃剑,银泰证券股转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认为,中国的多层资本市场已经建立起来,未来要真正做到互联互通,那时候企业可能面临的就不是退市,而是直接退板、降层。“比如新三板,之前企业退市是直接进入老三板,但老三板交易制度也有问题。”

科创板注册制已经实施,将来检验科创板制度成色的实际上是退市制度能不能够得到有效、高效的运行,尹中立称,这也是困扰A股市场等其他板块30年来最大的问题。

退市制度包括后续的监管还没有足够的案例或经验,邵宇也表示,一个市场的成功其中重要的一点不在于上市了多少企业,而在于退市了多少企业,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平衡。

在杨玲看来,注册制如果能够全面推进,退市困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之前A股之所以退市非常困难,主要还是因为在审批制或者核准制下,上市公司的资格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即使企业出现诸如经营困难或者ST等问题时,不管是大股东还是企业注册地当地,都愿意花很大代价去保壳,因此壳资源具有很高的价值,退市出现种种障碍。“但是一旦真正实现注册制,那么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将大幅下行,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被做空、被恶意收购,私有化或退市将成为一个理性选择,退市也不会像过去以及现在这么困难了。”

“一些劣质的企业现在考虑的是怎么保壳的问题,尽量让大股东多注入资产,让自己的股价形象好一点,别跌太多。然而企业不能等待政策的仁慈,投资者也不能把自己的资产寄托在退市速度的缓慢上。”李大霄预计,退市制度将在今年大面积推出,未来差股票如乐视网等上市企业的退市将会大量产生。

资本市场的遗憾和改革新方向

从整个资本市场来看,未来改革可能还有4个方面的考虑。赵锡军表示,第一,上市发行的节奏能否加快,最初提出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市场效率,尽可能支持更多注重科技研发和创新的企业上市,募集更多资金来发展,目前有研发投入、创新发展的各类企业非常多,如何再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二,目前这些上市公司主要是我国境内的企业,是否可以拓展,让境外的企业来上市,这是如何扩大开放的问题。

第三,对市场上一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还要更加有效、严格。目前监管部门也有了很明确的表态,集中监管资源查处违规违法,震慑力越来越大,不仅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零容忍”,并且是顶格处罚。通过这些严格的查处来尽可能打击、减少违规违法行为,让市场能够更加健康规范运行,这也是在落实过去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四,要引导投资者更加理性、规范地进行投资,让更多的长期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更加完善,素质进一步提升,投资的稳定性更加突出,市场就会越来越好。

此外,李大霄表示,未来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投资人对未来的改革方向还处在前30年的认识当中,对一些未来的变化没有洞见,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在飞速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推进。“很多投资人在投资思维上,可能还抱着过去30年炒新、炒小、炒差的投资习惯,更关注小、新、差、题材、伪成长这5类高估的、高风险的股票。”股票市场是没有底部的,特别是未来随着退市制度的完善,会更加看不到底部。

总体来讲,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我国的直接融资是有利的,目前全球的疫情还在蔓延,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有明显的反弹,但总体增速还比较低,给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样,“我国的直接融资比重还是不够大,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留有一定的遗憾”,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我国当初发展资本市场的时候,希望直接融资的比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但现在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比重只有15%左右,而美国的直接融资比重大概有80%,“虽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确实很快,但直接融资的比重在过去30年来没有显著提高,未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还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这会面临诸多问题,估值的体系也存在一定的扭曲。目前市场上有退市制度,但优胜劣汰的力度还不够大;有了市场的中介机构,但中介机构的实力、业务拓展的能力,包括影响力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单薄。“总体来讲,资本市场各参与方都还有进步的空间。”李迅雷如是说。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要有一个目标和整体的架构,在鲁政委看来,最关键的是和国际成熟的经验进行对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走的路还是比较短,李迅雷认为,也不用操之过急,国外市场有T+0,不设涨跌停板,有非常严格的退市制度,还有做市商制度等,这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应该都会有,我们更应该强调资本市场所具备的投融资功能,只要能够完善基础性制度,发挥好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基本就算比较健康的。

链接:交易制度的利与弊

T+0交易制度,是指“投资者当天卖出股票获得的资金在当天就可以买入股票、当天买入的股票在当天就可以卖出”的一种证券交易机制。在一个交易日内可以对一只股票进行多次操作。实际上,T+0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一种通俗叫法,正式名称为“当日回转交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18年修订)》中明确,“证券的回转交易是指投资者买入的证券,经确认成交后,在交收前全部或部分卖出”。T+1即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1992年,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A股市场即可以T+0交易,还没有10%的涨停板限制。推出后一个月,沪市A股日均交易量上涨了173.1%,且上证综合指数出现了一波牛市,1992年11月18日至1993年2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从390点涨至1 559点,涨幅为299.74%。然而,在当时“股少钱多”的市场,大量资金炒作少量的股票,个别股票在短短几天内价格翻番,不利于市场健康。

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从604点直接涨至1334点,上证指数一天的涨幅就超过了100%,在没有T+1和涨停板幅度限制的情况下,市场出现疯狂的投机行为,很多股民在这种巨幅波动中血本无归。后来,我国股市推出T+1交易制度,才遏制住了A股最初频繁交易、疯狂炒作的现象。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T+0交易制度。

1994年7月30日至1994年9月13日,随着1994年7月三大救市政策——“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的出台,A股市场又出现了一波牛市,上证综合指数从378点涨至1053点,涨幅为178.57%。

为避免市场过热、打击投机,國务院证券委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沪深交易所A股和基金交易统一改为施行T+1的交易制度。交易规则更改后一个月,沪市A股日均交易量下跌了72.8%。

自1992年B股上市以来,一直采用的是T+0的交易制度,2001年12月,随着B股市场的对内开放,沪深两市的B股交易调整为T+1的交易制度。

T+0交易制度的实施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虽然境外市场普遍允许T+0交易,但通常境外股市都制定了配套措施来控制过度投机。

T+1交易制度对我国境内股市的稳健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市场操纵风险,有利于抑制投机,降低股市波动;降低了交易次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从制度上起到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然而,T+1交易制度不利于投资者及时规避投资风险,尤其在暴涨暴跌的极端行情中,T+1交易制度增加了持仓风险。而且如果投资者出现交易失误,也无法在盘中及时纠正。

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时,证监会曾公开回应T+0不一并实施的问题:“目前我国A股市场换手率较高,‘炒小、炒差、炒新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引入T+0制度可能诱使中小投资者更加频繁地交易股票,虚增了市场中的资金供给,对证券价格产生助涨助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