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今年目标任务——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

刘越山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表示,做好乡村产业工作的总体考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为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到今年的乡村产业工作,在目标任务上,要力求取得“三个进展”:

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取得新进展。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二是在促进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体利益融合。三是在拓展农业功能上取得新进展。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搭建新平台新载体,“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

《规划》目标是可行的

《规划》对2025年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目标,总体要求是,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发展目标,一是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二是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四是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均达到1万亿元。五是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

这些发展目标,经过专家论证认为是可行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基于以下判断:

一是政策环境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源要素聚集更多。比如,中央财政正在支持各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未来几年将会形成一批产值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小康+健康”的“双康”时代到来,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渐成趋势。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超过40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1.2万亿元,这一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三是科技创新加快。目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也是可能的。

四是创业环境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将引导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入乡创业,还将激励农村能人在乡创业,掀起激情创业、就业奔富的热潮。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

开发升级农产品加工业

目前,我國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大。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但总体上看,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外延扩张特征明显。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深度开发和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规划》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作出以下安排:

一是聚焦精深加工。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过短的问题,《规划》要求,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推进深度开发,发展系列化的加工制品。这就是常说的宜初则初、宜精则精、宜深则深,能加工尽加工。

二是着力优化布局。针对种养在农村、加工在城市的二元格局,《规划》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统筹产区、销区和园区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聚集,向中心镇(乡)和物流节点聚集,向重点专业村聚集。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区对接,丰富加工产品,培育加工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三是加快集成创新。《规划》就“新技术”“新装备”提出要求:推进加工技术创新,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加工装备创制。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开展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

多维推进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是发掘特色资源、擦亮金字招牌的乡村产业。当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很快,产值上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就达34个,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工艺,创响了10万多个“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品牌。但是,乡村特色产业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规划》对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作出以下安排:

一是构建全产业链。《规划》要求,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这就是常说的,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二是形成“圈”状发展格局。《规划》提出,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这样,通过打造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形成经济圈,就可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

三是推进产业扶贫。《规划》提出,推进资源与企业对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区聚集。推进产品与市场对接,让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通过市场平台走出山区。这样就把脱贫的时效性、攻坚性与产业的长期性、持续性有机衔接,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优化激活乡村休闲旅游业

乡村休闲旅游业最早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农家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业态。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但乡村休闲旅游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一些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乡村性”“乡土气”不足,“千村一面、千景一版”,花样不多样、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少,刚开业红红火火,过一段冷冷清清。《规划》对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出以下安排:

一是推进布局优化。《规划》提出,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传统农区等“四大区域”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景点。这主要考虑到,乡村休闲旅游是乡村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就业增收,一头连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一个“工”字形结构,上下两横分别代表城与乡,乡村休闲旅游业就是中间一竖,即沟通城乡的桥梁纽带产业之一,而重点区域就是支撑桥梁纽带的桥墩。

二是推进差异发展。《规划》提出,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突出特色化,在“唯我独有”上下功夫,开发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突出差异化,在“唯我独优”上下功夫,把握定位差异,瞄准市场差异,彰显功能差异。突出多样化,在“唯我独多”上下功夫,推进主体多样、业态多样、模式多样。

三是打造精品工程。《规划》提出,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和园区,建设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和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丰富挖掘乡村新型服务业

乡村新型服务业是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应运而生的产业,业态类型丰富,经营方式灵活,发展空间广阔。201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500亿元,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销售额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000亿元。《规划》对拓展乡村新兴服务业作出以下安排:

一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服务领域。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托管服务、专项服务、连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

二是拓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内容。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超零售、美容美发等乡村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养老護幼、卫生保洁、文化演出等乡村服务业。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展订制服务、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共享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形态。

三是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农产品、民俗产品等产品进城空间。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培育强化农村创新创业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一个趋势,现在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又是一个趋势。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超过50%。在乡创业人员超过3100万。这恰恰与乡村产业发展契合,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一大批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者,形成蔚为壮观的创业奔富热潮,可谓正逢其时。《规划》对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作出以下安排:

一是培育创业主体。这是解决“谁来创”的问题。《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返乡创业主体、入乡创业主体、在乡创业主体,打造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从实践看,返乡入乡在乡创新创业人员大都既懂农村、又懂城市,受过工业化训练、城镇化熏陶、信息化带动,支持上述人员创新创业,就可以增强乡村产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而转化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二是搭建创业平台。这是解决“在哪创”的问题。《规划》提出,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

三是强化创业指导。这是解决“如何创”的问题。《规划》提出,建立企业家创业导师队伍,建立带头人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专家创业导师队伍开展点对点指导,强化创业服务,强化创业培训,创新指导服务方式。

农业农村部表示,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乡村产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为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