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成小晟

1

相比弟弟,他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赞扬就是“有出息”。

他一直也觉得自己有出息,给父母长了很大的脸。

出生农村,家徒四壁,父母省吃俭用,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和弟弟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他很努力,也做到了,成了那时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学生,而弟弟则中学没上完,就辍学了。

于是,弟弟就成了父母眼中爛泥扶不上墙的“二流子”,他自然而然地赢得了父母的青眼高看,享受了全部的赞美和荣誉。

其实,在他眼里,弟弟是比他聪明的,有时他也替弟弟惋惜。父母责骂弟弟时,他有时也以大哥的身份来一句:你就不能给咱爸妈争点气?

有时,弟弟也不服气地顶一句:难道只有上大学才叫争气?那时,他觉得弟弟太意气,也懒得争辩,转头自己去看书了。

他上大学第一年,弟弟就出去打工了。父母在地里辛苦扒拉一年,也勉强能凑狗他的学费,所以,每月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大多是弟弟寄给他的。

他心里一直记着这笔账,总想着毕业参加工作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弟弟的钱还上。

也许,打心眼里,他不希望自己还不如没上大学的弟弟。

2

好不容易,他大学毕业了,可正好赶上了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第一年。

没人脉没资源的他,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工作。那段时光,是他从未想象的迷茫和无助。

刚找到工作不久,父母就给他打电话了,说家里老屋太破旧了,雨天总漏雨,想盖所新房子。

因为手里没钱,他没同意,还劝父母说:以后你们就跟着我住城里,老家的房子还盖它干嘛?不是浪费钱吗?

父母有些犹豫,可弟弟听闻后突然辞工赶了回去,坚决要盖新房。

理由是:即便老家的房子你不住,我结婚也要盖新房,再说,谁说父母一定会跟你住,就是跟着你,万一住城里不适应呢?想老家了呢?难道回来都没地方住。

他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弟弟又说:“这几年,我在外面也挣了一些钱,盖了房子我结婚用,钱我来出。”

原打算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三间房,弟弟非要另选院落,盖了四间平房。

初入职场,他在工作中战战兢兢,根本没时间参与家中盖房的事宜。等他熬过实习期,一切步入正轨,家里的房子也成了。

新房几乎花光了弟弟全部的积蓄,那年他回家过年,弟弟又出外打工了。父母给他收拾了最大的房间,说:“这间是专门为你准备的,你弟如果结婚,就住西屋。以前的老房子,也是你的,等你结婚了,如果想回来住,就再盖几间。”

他理解父母,新房是弟弟出钱盖的,本应该就是他的,老房子留给他,也算公平。

3

工作后第三年,他谈了一个城里的女朋友,独生女,人也漂亮。

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弟弟也特意赶了回来,见面一口一个嫂子的叫着,一对璧人依旧是全家的焦点,他也依旧是最出息的那个。

除夕晚上,全家人聚拢在一起,弟弟突然对他说:“哥,我想结婚了,你看能不能赶在你和嫂子前面结。”

他此时才知道,原来弟弟谈了同村一起打工的姑娘,他知道那女孩,爱说爱笑,就是性子泼辣直接了些。

还没等他表态,父母就先否定了。理由很简单,结婚可以,女孩也没得挑,但老家有规矩,分主次,必须老大先结婚。

话题一下子抛在他面前,并且当着女朋友的面。

女友脸上笑着,眼睛瞄向了他。

其实,关于结婚的事情,他和女友讨论过。他自然是想结婚的,可女友及家人都表示不慌,说要再等等,最好在城市里买了房。

他委婉地劝说父母,站在弟弟一边。可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一再强调:“你是长子,我们家万不能坏了习俗。”

弟弟第一次当着全家人的面反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难道我哥一天不结婚,我就要一直打光棍吗?好吧,就算我能等,可肚子里的孩子也等不了了啊!”

他那时才明白弟弟焦急结婚的缘由,和弟弟要好的同村女孩未婚先孕了。他观察着女友复杂的表情,觉得十分丢人和难堪。

第二年开春,弟弟草草结了婚,只摆了几桌酒,并没有办婚礼。女友因为这事还和他差点分手,为了挽回感情,弟弟的婚礼他没有出现。

4

弟弟如愿结婚后,孩子却没有如愿留住。

那段时间,父亲身体开始不好,他潜意识地总觉得是弟弟结婚惹起的病根,老人爱面子,脸上总挂不住。

可他无法回来陪伴乃至开导父亲,他要忙工作,要谈恋爱,要挣钱花钱,为此,弟弟和弟媳只好放弃了出外打工,开始安心在家里种地,一边四处张罗着给父亲看病。

恋爱三年,他终于赚够了房子首付的钱,女友同意结婚了,他最终抱得美人归。

房子没交付前,女友不想租房子住,他也只好借住在女友家。

一切讨论就绪,他开始准备婚礼。女友虽然答应不要彩礼,但婚礼前婚纱照和其他花销还是必须的。

他钱不够,也无计可施,只好回家寻求帮助。

因为他结婚,父亲的精神大好,母亲偷偷从柜子里拿了两万块钱,说:“这钱还是你弟结婚时,你弟媳妇娘家给的陪嫁钱,他们交给了我保管。平常你爸看病吃药,都是你和你弟给的,这钱也没动。你先拿着,去把婚礼办了。不过,你也千万不要说钱是从家里拿的。如果你以后手头富裕,你弟需要钱,你再贴补上就好了。”

他看着那两沓钱,手也怎么也伸不出去,母亲塞到他口袋里,鼓囊囊的。

他风风光光办了婚礼,在老家也收了点礼钱,当着弟弟和弟媳的面,他全部留给了父母,尽管还不到两万,但他怕被弟弟知道他的窘迫。

5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也收获了不菲的回报。

一年后,他和妻子从岳父母家搬了出去,入住了新房。

他越发忙碌,也很少回老家,大多回家睡觉都赶在春节。父母和弟弟媳妇住,他也理所当然地安心。

因为妻子是独生子,岳父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每年春节的假期,他也是掰成两半过。要不匆匆回老家几天,然后再赶回岳父母家,要么懒得两头跑,就干脆整个假期轮流过。

人不到,钱肯定是出的。

每年的大小节日,他都会把钱打到弟弟手机上,然后妻子再打个电话给弟媳,客套地把钱数说出来。

按照妻子的话就是:“咱回家少,你弟出力,咱出钱也不含糊。但钱要出得明明白白,得让全家人都知道咱的孝心。”

他明白妻子的顾虑,怕钱到不了父母的手上,虽然他相信弟弟,但也由了妻子安排。

他有时也很庆幸,庆幸有个弟弟在,庆幸弟弟没有考上大学,守在老家,替他守护着父母的安康。

尽管这样的想法很自私,但他真的这么想过。

很快,弟媳生了一个男孩子,他的妻子也怀孕了,仿佛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去,可父亲此时却悄然走了。

他平常和父母打电话,总以为是一些炎症之类的,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最后却是癌症末期。

回家奔丧时,他和弟弟守在父亲灵前,也许是喝了点酒,他开始大发脾气,含沙射影地说是弟弟没好好照顾父亲,他冲着弟弟吼:“如果你细心点,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是癌症,咱家现在缺钱吗,如果早点治疗,咱爸怎么会这么早走?”

弟弟跪着,没吭声,倒是弟媳站了起来:“大哥,你说这话就不对了,我们两口子天天守在爸妈跟前,端吃端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们也不是没带咱爸去看病,他总是偷摸忍着,平常没事人一样。你做大哥的,一年回来几次,老二本来就自责难过,你这话说得难道不寒心吗?”

一场争吵看似不可避免,但又很快被淹没在母亲悲恸的哭声里。

6

办理完父亲的丧事,他提出让母亲跟着他到城里住。

弟弟没意见,可母亲有些挣扎,她看着弟媳,欲言又止。

弟媳突然就湿了眼眶,又笑着说:“妈,你放心,我家娃都大了,你去大哥家住段时间散散心吧,还可以帮忙嫂子带下孩子,如果哪天你想回来了,我去接您。”

他不以为然,觉得母亲跟着他住,应该会很开心。

他高高兴兴带母亲回到省城,以为自己可以从此近距离地尽孝了,可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

一个月不到,母亲就开始念叨着要回去。他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老大,我就是个农村婆婆,在城市里住不惯,并且还总给你们添乱,你平时那么忙,我还是回去自在,和老二媳妇也有话说。”

他扭过头,又看到了妻子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

还没等他开口劝慰,妻子就发话了:“妈,我知道您一个人在家里憋得慌,但孩子要上幼儿园,我们俩也要忙工作,也不能总在家里陪你说话不是?”

他坐在母亲和妻子中间,不知道该向着谁说话,还好,就在这时,女儿摔倒的哭声解救了他。

他最终选择了妥协,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开车回省城的路上,村里很多人给他打招呼,说他有出息又孝顺,又在后视镜里看到弟弟一家人在门口送他,他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7

一晃又是几年,单位改制,他从众人羡慕的岗位一下子就变成了失业人士。

而弟弟因为承包村里土地做蔬菜大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因为空闲,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密,村里很多人都说他钱赚够了,开始享受生活了,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

弟弟依旧是那个话不多的人,哥俩相聚时闷头喝点小酒,弟媳依旧直来直去的脾气,风风火火在厨房忙活。反而,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在家里成了最清闲的人。

人到中年,不死不活,妻子的埋怨让他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但现实很残酷,他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

但他无法向弟弟开口,即便弟弟试探着问过他的状况,他都“一切很好”地带过。

最终还是母亲最了解他,再一次回去时,母亲又偷偷把他叫到房间,又从柜子里翻出一个鼓囊囊的包。母亲说:“老大,妈看出来你有难处,这些钱,都是这些年你给老二孝敬我的钱,老二都取出来给了我。妈现在有老二两口子照顾着,也用不上,你拿去吧。”

又一次,他的手死死攥成拳頭,人仿佛石化了一般。

突然,弟媳从外面闯进来喊他吃饭,看到这场景,她笑着说:“大哥,妈给你的,你就拿着吧,本来也都是这些年你给妈的钱。妈由我和老二照顾着,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说完,她没事一样,转头走了出去。

而他,愣在原地,仿佛看到了自己考上大学时,父母对着弟弟说:“你看你,就不能像你哥一样,有点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