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究

  基于思维发展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究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核心,创设有效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内容、形式、要求、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写作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关键。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从命题形式和内容上看,高度强调考生的思辨思维,体现出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在选材、选题上注重“稳中求变”,内容指向、表达目标更加具体化,凸显了考生的读者意识和思维品质。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为例,聚焦议题、话题,探究高效写作思维路径,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巧用概念法,培养写作逻辑思维

  写作需要写作者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个性化、创意化的表达。其中,有效的语言表达是动态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概念”,提取整合有效的写作元素,形成写作的逻辑思维链条。

  首先,提取核心“概念”,确定逻辑思维的起点。所谓的“核心概念”即是中心的、主要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概念式思维惯性。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从众多意义中剥离出核心概念,进而准确分析其内涵和外延。基于“概念”这一视角,考生需要条分缕析地分析作文材料,提取出关键词,精准审题立意。比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材料以“围棋”为引子,引入三个概念“本手、妙手、俗手”,进而阐述三个概念的内涵。具体为:

  (1)“本手”为打下基本功,注重基础的围棋下法。

  (2)“妙手”为下棋中注重创造,选取意料之外的下法。

  (3)“俗手”为庸俗者选取的一种貌合神离,使对方受损的下法。

  从材料整体上看,作文题注重思辨式思维。三个关键词体现出对“围棋”下法的不同理解,也指向了不同的做人和做事。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一句得出“本手”的重要性。随之,考生可以联系自身认知经验,对关键词的内涵进行“下定义”和外延“分析”。具体为:

  文段一:

  本手绝不是空怀梦想、坐而论道者,也不是遇见困难就畏畏缩缩、踯躅不前,而是对时局洞察深思后的自知,更是不断勤于打下基础的蛰伏与奋进。

  文段二:

  本手是什么?本手宛若一只刚刚长出新翼的幼雏,不断调试飞行的姿势,勤于学习捕食的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幼雏终有一天练就了一身本领,展翅翱翔于天空,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两个文段有效地对材料进一步取舍,提取出“核心”的概念。同时,借助诠释法、定义法等有效地对核心概念进行阐释,进而不断强化中心观点,以防止写作中产生中途易辙、偷换概念等问题。

  其次,巧设问题,整合“概念”。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一定要视角新颖、观点深刻、表述清晰。这就需要考生准确审视事物的特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将抽象的核心概念进行“具象化”分析,进而形成写作的逻辑思维链条。例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I作文题,考生可以紧扣“本手”设计以下问题:

  (1) 下围棋的时候,我们为何先得做一个“本手”?

  (2) 做一个优秀的“本手”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3) 除了下围棋需要做好“本手”之外,做哪些事情也需要有“本手”的精神?

  可见,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使写作的指向性更为具体,核心旨意更加明确,话题和议题更加集中。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借此有效地规避“空谈”,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二、巧用辨析法,构建思维写作模式

  “思想深刻”是指作文能够阐释事物或者问题的本质,揭示出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表达自我独特的见解。它主要包括过程性深刻和结论性深刻。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辨析”法,寻找恰当的关系,仔细辨析,层层推因,建构深度写作的思维模式。

  辨析词语,触发深度思维。“比较辨析”是提升鉴赏能力的开始,也是深度思考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选准材料中的“对比点”,进行比较辨析,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涵。比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考生可以以“本手”为核心,进行“本手与妙手”“本手与俗手”“本手与对手”等相关的辨析。考生还可以采用前后对比剖析的方法,抽丝剥茧,挖掘内涵。具体为:

  所谓的“本手”是做事做人的根本,重在一个“本”字上。“本”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不能以“本”为本,天国大厦将会坍塌;不能步步稳打稳扎,国家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难。

  然而,“本”不同于“妙”,更不同于“俗”。因为“妙”意味着“妙手偶得”“天然而成”,“俗”意味着“貌合神离”“庸俗无度”。“本”是“妙”的基础,只有立足根本,才可妙手天成;也只有脱离“俗”,才可棋高一筹。

  可见,深度思维往往需要对人或者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辨析关系是实现深度思考、形成思辨式思维的关键。“达其源,穷其理”是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的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理清关系,进行正误、好坏、美丑之间的比较,从而达到内涵丰厚、说理深刻。

  三、巧设交际语境,提升写作创新能力

  跳出窠臼、创新表达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最高形式。具体要求是构思新巧、见解新颖、表达有个性。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创设情境,灵活地运用各种文体,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字。

  注重交际语境,进行个性表达。孙绍振教授说过:“最优的写作应该是心中存有倾诉或者交流的对象,将所要说的话进行有秩序、有意识地表达。”可见,写作者在写作中需要结合主题,注重语境,精准选材,有效措辞,实现“真我”写作。例如,2022年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的“本手”,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创设以下交际语境:

  小明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但是做事较为浮躁,喜欢投机取巧。最近,他在解决数学试题的时候总是采取一些看似“简便”的方法,但是成绩总是不如人意。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想劝勉他,让他懂得“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所创造”的道理。请你给他写一封劝慰信。

  上述情境为考生引入“数学解题”“做事浮躁”“投机取巧”等生活现象,还原生活的情境,进而挖掘出“小我化”的写作材料。同时,考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注重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创意性地表达。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的写作指令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写作要求上,命题者并没有界定文体,没有固定主题。在考场上,考生如果能够巧设情境,巧用书信体、演讲稿等文体进行表达,不失为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关注读者意识,写出小众化的文章,进而让考场作文呈现“原生态”。

  总之,写作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呈现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交流。从这一角度来说,写作教学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设计出具有丰富性、层级性、开放性、情境性的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写出真正的个性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