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不可轻为喜怒 喜怒好恶不可无

  我的一位小同乡,当过3年秘书,后来被提拔在一个处级单位做主任。为官数载,人缘口碑极佳,尤以“老成稳重”著称。他年纪不大、资历不深、本事不多、学历不高,怎么就这么成熟呢?一日,他夫人不见外地告诉我,她丈夫得益于一位古人的训诫:“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
  原来如此。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受到的教育是:一个正直人必须襟怀坦白,对是非美丑要爱憎分明。到了现在,处世为人的箴言怎么就哑默悄声地变了词儿走了板儿?而且实践者竟大获成功?
  一事当前,是喜是怒,是好是恶,是从是违,本是正直人正派人不容回避的态度。不要说领导干部,即使是有良心的平民百姓,也不会在感情色彩中失去对是非的喜怒、好恶、从违的态度及情绪。人类若真的失掉了这些情绪,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真善美或假恶丑可言?古今中外,一时认不清是非的人是有的,甚至虽认清了却迫于利害关系守口如瓶的人也有,更可恨的是,也有人颠倒是非,但是他们挂在嘴上的仍不失为义正词严。
  在是非面前无喜怒之情,无好恶之态,无从违之举者,十有八九是“乡愿”之待。孔子有云:“乡愿,德之贼也。”凡事不摇头也不点头,不拥护也不反对,不表扬也不批评,甚至专拣合对方口味的往嘴里喂,这种人还什么原则、正义?难怪孔圣人对“乡愿”咬牙切齿,深恶痛绝。
  这种人并非一点原则都没有,他们唯一的原则是护己利己,只要对己无害,其他一切都任它去好了。该怒不怒,该恶不恶,该违不违,无异于保护邪恶,为虎作伥。这种人往往由于态度暧昧,不从不违,回旋的余地很大,结果也往往是左右逢源,个人总是立于不倒之地。至于事业受了多少损失,原则蒙受多少晦暗,那又和他有何相干呢?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这本是天理人心。天若是没有了季节,人类可如何过日子?人若是没有了情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一个对任何是非都没有个态度的人,一个任凭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内心都无动于衷的人,那有何益?
  一则新闻说,某地盖了几座龙王庙,乡民年年上香求拜,却连续3年遭受水灾,最后一场洪水竟冲垮了龙王庙。乡民们见此并不惋惜,反说:“龙王不治水,要它何用?早冲垮了早省心。”
  (选自《不读才子书》,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王一冰,定价: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