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绝代风华东方美

刘晗

舞台艺术的魅力在于作品在不同演员的演绎中不断刷新,好戏之人也正是在方圆舞台上比拼演技一较高下,尤其是经典话剧,在每一代艺人的诠释下传承出时代的意蕴。《德龄与慈禧》就是其中之一,这部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首演的话剧,历经20多年多次复排,时至今日已成为了经典剧目,它改编自19世纪慈禧与德龄之间发生的往事,一个是老于世故的统治者,一个是“喝过洋墨水”、聪慧过人的格格,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充满了戏剧性。德龄驾临紫禁城,无疑给观念迂腐和纷争不断的宫廷带来了轩然大波。

2019年,这部剧再次被搬上舞台,也是93岁华裔女星卢燕第四度出演慈禧。在她看来,以往的作品都将这个角色塑造成心狠手辣的人,而她要演绎的慈禧则是在性情上将其还原成一个有着七情六欲、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也就是在10年前,已经80多岁的她第一次站上舞台上饰演这个角色,她自己都没曾想到竟然有机会能“再续前缘”。在3个小时的演出中,她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风范。与其说这是她炉火纯青演技的外化,不如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姿态都是她从艺60年来传奇人生的沉淀。

从《倾国倾城》到《瀛台泣血》,再到《末代皇帝》,卢燕与慈禧结缘了半个多世纪,无论是香港班底还是国际化阵容,即便是扮演同一个角色,她都演出了不同的风范。几乎所有看过《末代皇帝》的观众都对这部史诗级的电影印象深刻,卢燕在布景、服饰上向贝托鲁奇提出建议,慈禧驾崩那场重头戏,身上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加起来就有40多斤重,依照史料还原细节,可谓用心良苦。好的演员功夫在诗外,往往银幕、舞台上的短短几分钟,就能见出日常的自我修养。

从梨园到好莱坞

假如倒退60年,卢燕会当仁不让出演德龄,这个游走于西洋的霸气小姐简直和卢燕本人的经历如出一辙。她生于京城,长于沪上,母亲是有“坤伶须生泰斗”之称的京剧演员李桂芬,和梅兰芳一家是世交,她从小在梨园耳濡目染。然而,祖师爷不赏饭没能在氍毹上大展拳脚,但也为她后来的演员生涯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东方气质。虽说出名要趁早,但也不乏大器晚成者。像大多数人一样,卢燕惜别了童年朝思暮想的舞台,重返课堂,读书上她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考入了历史悠久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辗转于上海交大。她活跃于校话剧团,在《雷雨》里扮演的四凤,让她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之后又随家人移居美国,落脚在夏威夷大学。

国外慢节奏的生活并没有让卢燕就此安于现状,想要站上舞台的梦仍旧没有熄灭。一面继续攻读财务管理,一面兼修戏剧表演。华人在海外争取到立足之地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生存下来,她奔走于各种工作之间,图书馆、报社、课堂……凭一己之力发挥特长,其中一份工作居然做到了财务总监的层级。在世俗里越久,远离的心越发坚决。卢燕毅然放下安稳的工作,辞职到帕萨迪纳戏剧学院深造,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得到了好莱坞第一次试镜的机会。

1959年,卢燕参演了人生第一部舞台剧《八月茶室》,扮演一位艺伎,此时31岁的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在3年的龙套生涯里,她接到的都是电影里不起眼的小角色,哪怕只有一句台词,她也要在私下把人物的来龙去脉琢磨得通透,久而久之,卢燕在西方电影人那里有了一个代号——“一条过”的东方美人,渐渐开始和诸如詹姆斯·史都华、马龙·白兰度这样的大牌演员有了合作。

《团圆》剧照。

在好莱坞的圈子里,留给亚裔演员的角色少之又少,也许是厌倦了演绎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女人,卢燕决定回到香港,进军华语影坛。

《倾国倾城》片场。

在好莱坞的圈子里,留给亚裔演员的角色少之又少,而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的女演员更是凤毛麟角。也许是厌倦了演绎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女人,也许是处于事业瓶颈期,卢燕决定回到香港,进军华语影坛。上个世纪60年代,以邵氏为代表的电影公司出品了一批至今还堪称经典的影片,卢燕有幸参演了唐书璇执导的《董夫人》、李翰祥导演的《十四女英豪》《倾国倾城》《瀛台泣血》,迎来了事业的高峰,3次斩获金马奖。卢燕过往的生活背景赋予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便走下舞台,她也不遗余力地为电影做着贡献。她精通普通话、上海话、粤语和英语,多次译介剧本,将西方的作品搬上中国的舞台。在她的协助下,《音乐之声》《米老鼠和唐老鸭》引进中国,她翻译了美国剧作家尼尔·西蒙的作品《普莱飒大饭店》,并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美国剧作家柯培恩  曾写过一部获得过普利策“戏剧奖”的作品《洋麻将》,这部在百老汇上演了500多场的剧先后被译成多国语言版本,卢燕立下了首译之功,其中文版本成为不少剧院的保留剧目。

从乡音到乡愁

在白人扎堆的奥斯卡奖,鲜少有华人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卢燕凭借自己多年的打拼,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评审,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首位华裔演员担任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被誉为国际影坛的“华人之光”。多年奔走于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中,卢燕越发感受到有些不适应的隔膜势必难以弥合,她在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李安导演的《喜福会》中先后出演母亲的角色,对于华裔在海外生活的种种经历,尝过酸甜苦辣的她可谓感同身受,这类角色演绎起来也驾轻就熟。

2011年,卢燕在王全安导演的电影《团圆》中任主演和艺术指导,先后获得了英国伦敦万像华语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第49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金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她在片中饰演的乔玉娥面对着两难选择:几十年未见的前夫到上海,渴望接妻儿回台湾团圆,然而在他们夫妻二人失散这些年里,乔玉娥又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有了两个女儿。前夫的不期而至引发了家庭纷争,本该美好的团圆演变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伤害。最终丈夫陷入病危,乔玉娥送别前夫,同样的场景又在生命中再次上演……

这个以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的电影,导演在选角筹备之初,就想到了卢燕来演乔玉娥,从外形到谈吐,海派气质和大家风范在她身上淋漓尽致。在卢燕看来,《团圆》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关乎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世间的沉浮聚焦在了这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命運里,情爱生死最终都化为人生的沉重抉择。拍摄的过程中,卢燕总能想起“七七事变”后,一家人从北平搬到上海,后来又到了美国,乡音是记忆中最根深蒂固的,电影里有不少情节需要讲上海话,一开口旧日的时光就全浮现在了眼前。

电影中很多长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完的。在银幕上呈现的只是各人生命中的冰山一角,过往的历史和情感的高低全靠演员来带动。乔玉娥是传统女性,却始终对爱情怀有少女之心,年轻时独立、有主见,当她看到曾经深爱的人又回来的时候,不免会心生一丝遐想。有一场戏,乔玉娥和丈夫、前夫同坐在一席,一桌子美味,举箸投足之间却各有各的心事。人虽聚齐了,一顿饭吃得冷冰冰。“一家人应该团聚或重聚,分离是难过的,但有时团聚会更难。”人在一起,心是散的;有时期待着一顿团圆饭,却等来了大雨搅局……解不开的情丝,化不开的乡愁。有太多的事情身不由己,也许一切的安排只是命中注定。

年过九旬的卢燕还保持着工作节奏,自拍、更博、拉片、旅行……日常经营的活跃度不逊色于年轻艺人。虽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演员还是会惧怕衰老,年纪大不仅意味着戏路变窄,在体力上也难以支撑下来。卢燕曾在80多岁出演《如梦之梦》时就感叹“自己时日无多”,十多年过去了,为了拍戏她时常当“空中飞人”,几个小时的行程对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追梦的人永远不老。她确信,人活一世莫过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什么比精神世界的充实完满更重要的了。

(责编: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