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哥哥,“执拗”弟弟

洪河条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说过,没有所谓的“最理想孩子数量”,无论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都会有矛盾。

为人父母,总要动一番脑筋啊!

都说兄弟如手足,可我家这对“手足”只要碰在一起,就常常掐架。

弟弟正处于执拗期,有些霸道。从自己的书不让哥哥碰,到所有带图画的书都不让哥哥碰;从不让哥哥靠近他的床,到不让哥哥走进房间;从不准哥哥玩他的玩具,到所有玩具都据为己有……各种霸王条款层出不穷,关键是最终解释权都属于他。

可哥哥也没那么好“惹”。有时候哥哥像个小家长“吃饭前不能吃饼干。”“你要听哥哥的话。”“你不要哭,哭也没用。”有时候哥哥也想维护自己的主权“这个是哥哥的水彩笔,你不能用”“你的不给哥哥用,哥哥的也不给你用”“再抢,我就揍你了噢”還有的时候,哥哥故意撩拨弟弟“小多快看,哥哥这里有什么?”“哥哥有,你没有哦”

兄弟俩不至于水火不容,但矛盾常常出现,家里充斥着尖叫声和哭闹声。对于哥哥来说,弟弟不仅分走了爸爸妈妈对他的关注,也确实是个爱给他找麻烦的“事儿精”;于弟弟来说,也总把哥哥当成了假想敌,再加上男孩争强好胜的性格,不闹几场似乎对不起“男子汉”这个名号。这样一想,我不禁对兄弟俩的吵闹多了几分坦然。

之前,在帮哥哥还是帮弟弟的问题上,我们通常是帮哥哥多。一是哥哥更讲道理;二是希望哥哥心情好了能够宽以待人。“你是哥哥,要让弟弟”这样的话我们从来不说,强加的价值观只能更生嫌隙。但随着弟弟长大,帮哥哥的方法渐渐不奏效了,我们得想新的办法。

第一招,走出去。屋檐之下,斗室之内,争玩具,争零食,争各种杂七杂八。而每次只要走出家门,蓝天白云下,花乌鱼虫间,两人只顾着发现、追逐,还不知不觉地合作、分享,兄弟俩不再有嫌隙,而是能充分感受到拥有彼此的好处。

第二招,小中见大。哥哥有哥哥的担当,弟弟也会有弟弟的暖心之处。下楼时,哥哥帮弟弟拿推车,会夸张而又不失真诚地说“哥哥帮小多拿车车,哥哥厉不厉害?哥哥对小多好不好?亲亲哥哥吧”弟弟偶尔也会把自己的东西和哥哥分享,比如,用指甲尖掐一点面包分享给哥哥,这时爸爸妈妈会夸奖弟弟“哟,小多谁都不肯给,倒是想着分一点给哥哥,看来,弟弟还是最喜欢哥哥啊”这时爸爸妈妈的表情自然平和,绝不过度浮夸,说得哥哥兄长力大爆发,满怀的柔情蜜意。

第三招,听之任之。那日,我忙着在阳台晒衣服,只听得房间里一片吵闹。我心急火燎地想忙完手中的事过去看看,却听得一波一波的尖叫声慢慢低下去了。于是我干脆慢条斯理地回到客厅,只见兄弟俩已经开始谈笑风生了。哥哥挺有成就感地跟我炫耀“弟弟一定要抢我的玩具,我拿出棒棒糖,他马上就被吸引走了”看来我们也得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哥俩摸索属于他们自己的相处之道啊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说过,没有所谓的“最理想孩子数量”,无论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都会有矛盾。

为人父母,总要动一番脑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