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微生物农药防病治虫

何永梅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微生物农药,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呵护蔬菜生长的作用。不过有些菜农却认为,微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价格高、防效不好,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活体微生物农药,需要保证生物菌存活并大量定殖,才有好的防病治虫效果。正确使用微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应做到以下六点。

一、连续使用

微生物农药在使用时要做到用量足、连续用、阴天用、提前养叶等;
若使用量少、使用时间晚,效果往往要大打折扣。

一是用量足且连续用。系统、连续地使用微生物农药,不但能提高蔬菜植株抗病性,还能提高蔬菜产量,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在蔬菜未发病前,可以使用活体微生物菌剂进行穴施、冲施、喷施,提前预防各类病虫害。如可使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在蔬菜定植前蘸盘,或在定植后結合浇缓苗水、活棵水等进行灌根,在生长期定期冲施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达到养护根系、增强根系抗病性,降低病害发生概率的效果。当病害已经发生、病原菌数量较多时,要想发挥微生物农药的作用,就需要加大使用量并缩短间隔时间,一般要连续使用3次以上,以确保使用后有益微生物菌群占据优势。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提高微生物农药使用效果。

方法一:增加微生物农药使用剂量。在进行病害预防时可以按包装说明使用,病害发生后适当增加使用量,但要在保证微生物药剂安全可靠、无激素的前提下进行。

方法二:提前激活和增殖微生物。市场上的微生物农药多数以孢子形式等存在,使用后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数量也受到限制。菜农可购买专用生物菌培养基质,简易方法是用烧开灭菌的豆浆、白糖、甲壳素搭配做成培养液。一般可在10千克水中加入豆面500克、白糖100克烧开,晾凉后加入甲壳素及微生物药剂,放到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静置两三天,若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则表明生物菌已大量增殖,此时冲施效果好。

二是平常用微生物农药养叶防病。以往菜农喜欢用百菌清、嘧菌酯、波尔多液等铜制剂,以及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化学药剂防病,随着微生物菌种优选和制剂的改进,微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比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在预防部分叶部病害时效果突出。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嗜温、好氧的杆状细菌,可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和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丝状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其杀菌机理是,通过成功定殖至植物根际、体表或体内,与病原菌竞争植物周围的营养,分泌抗菌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哈茨木霉菌属微生物源真菌杀菌剂,具有杀菌、重复寄生、溶菌、分泌抗菌蛋白及竞争作用,对病菌有直接抑制作用或间接诱导抗性,对多种茎叶部病害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比如对霜霉菌、疫霉菌、立枯丝核菌、大丽轮枝菌等真菌有拮抗作用,对白粉菌、炭疽菌也表现活性。由于病菌对哈茨木霉菌难以形成有效抗性,因此防效稳定,可连续使用。

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属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之间没有拮抗作用,可以搭配使用,增强对茎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目前市场上销售枯草芽孢杆菌时一般均搭配哈茨木霉菌(两者搭配是生产上一种较为成熟的配方),分别搭配使用其灌根型和喷叶型药剂,能有效降低和减少根部、茎叶部病害发生。

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淡紫拟青霉等在防治粉虱类害虫、蓟马、螨类害虫、根结线虫、蚜虫等小型害虫方面,具有化学农药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三是连阴天防治病害效果好。大棚蔬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植株长势弱,耐药性差,若发生病害后用化学药剂防治,则极易出现药害或者防治效果不佳。此种天气条件下,用微生物农药防病则效果较好,既不会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相对较大的湿度又有利于微生物的加速繁衍,可起到增强药效的作用。

二、谨慎搭配

对于大棚内已经发生病害的,特别是立枯病、根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等发生严重的,仅靠微生物农药防治效果不佳,单靠化学农药又容易产生抗药性,较好的办法是将两者搭配使用。但搭配使用要讲究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用化学农药杀菌,在杀菌剂使用7~10天后,或在病害基本控制住以后,再喷洒微生物农药,巩固防治效果,延长起效时间。

此外,要注意微生物农药尽量不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微生物农药从本质上来说与致病菌属于同种生物,杀菌剂在对有害致病菌起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微生物农药起作用,使有益菌失去活性。若喷施微生物农药后,过几天接着喷洒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往往会杀灭有益菌,使早先定殖的有益微生物失去活性,影响微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放线菌等部分细菌菌种微生物农药可以与专杀真菌的药剂混用,但不能与杀细菌的化学农药混用。如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制剂不能与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杀菌剂,如各类铜制剂,含锰、锌离子的药剂等混用,不能与链霉素、中生菌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类农药混用,不能与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乙蒜素等强氧化性杀菌剂混用,不能与叶枯唑、噻唑锌等杀菌剂混用。但枯草芽孢杆菌与多数真菌杀菌剂混配使用,能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对疑难病害防治效果突出。

三、调控环境

微生物农药是一种活的菌剂,要保证使用效果,就必须提供一个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如温度在20℃以上、湿度大、光照弱等;
温度低于20℃、湿度小、紫外线强等,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微生物农药主要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使用时要求温度在20℃以上。若在低温下喷施,则芽孢的繁殖速度缓慢,蛋白质晶体很难发挥作用,也就难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但是温度也不能过高,喷施时一定要避开高温、强光的中午时段。

微生物农药对湿度极为敏感。微生物制剂一般以芽孢形式存贮,药效发挥过程是芽孢萌发成侵染的菌体。芽孢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使用微生物农药后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大大提高药效。一些细菌型微生物农药,喷洒后若叶片上有水膜,则可以促进细菌的分布和繁殖萌发。

冬春季节蔬菜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这给微生物农药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在早晚露水未干时喷施,有利于药剂更好地黏附在叶片上,并促进芽孢繁殖。用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灌根防病,也要注意土壤含水量(以较湿润为宜)。

光照強度也会影响微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对伴孢晶体也会产生变形降效作用。如在阳光下直接照射30分钟和60分钟,芽孢死亡率分别达50%和80%以上。因此,微生物农药应在下午4时后或阴天使用。若大棚内安装有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等杀菌设备,在喷洒时或喷洒后短时间内切勿开启。

入冬后,温度降低,通风减少,大棚内湿度大、露水多、光照弱,环境条件适宜微生物存活繁殖,此时是喜湿性病害的发生高峰,也是使用微生物菌剂的理想时间。

四、选对用法

微生物农药使用方法多样,可以通过灌根或冲施预防根部病害,也可以通过喷洒、涂抹预防茎叶部病害。首先,针对不同害虫的取食情况合理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如小菜蛾幼虫喜欢在叶背取食,需将菌液喷洒到叶片的正、反两面。斜纹夜蛾初孵时群聚咬食叶肉,2龄后分散,宜在初孵期叶面喷雾。烟青虫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危害嫩茎、幼叶和果实,以在卵期施药为宜。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喷药器械。高温可能会引起微生物农药变性,从而降低其药效,因此尽量不要使用弥雾机和烟雾机喷雾;
若要使用弥雾机,也要选择有循环水冷却的器具。

五、提前使用

活体微生物农药预防效果更加突出,提前使用,确保有益微生物菌群占据主导地位,才可以抑制病原菌侵染增殖,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的微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微生物杀虫剂一般要经过侵染寄生、积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环节才能发挥作用,如细菌、真菌性杀虫剂大多需要7天以上才能导致害虫大量死亡,而病毒性杀虫剂起效期甚至超过10天,因此,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用药(此时用药,既能使药剂浸入虫卵或附着在卵壳上,待幼虫孵化时染病而死,又能确保害虫取食后死亡)。待到病虫害大量发生再使用微生物农药控制,则效果较差。

六、养菌护菌

细菌微生物菌剂要在作物的根系周围建立自己的菌系,并成为植物根生长系统的“居民”,与侵染根系的致病有机物竞争,使农作物免遭病原菌侵害,在提前使用微生物农药的同时,要注意配合使用供给微生物营养的产品进行养菌,以促进菌剂快速繁殖。

在叶面喷施微生物菌剂时,可以搭配白糖、甲壳素、海藻酸、氨基酸等养分,促进微生物快速繁殖,占据优势地位。如搭配使用甲壳素可以有效促进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增殖;
预防白粉病时,将几丁聚糖与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一起搭配使用,可提高防效。

使用微生物农药灌根防治土传病害,微生物菌剂需要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得以迅速繁殖扩大、占据,而微生物产品自身携带的养分有限,使用时配合甲壳素、海藻酸、腐植酸、氨基酸等生根类产品,既能为有益微生物提供养分,又能起到促进生根和壮苗的作用,提高植株抗病性。另外,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也能为微生物菌剂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种子技术推广与储备中心 邮编: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