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刍议

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刍议

  xx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在高等教育教学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对于高校而言,积极引进和更新科研教学设备成为全面贯彻“双一流”教育战略目标,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下,如何在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创新高校政府采购,促进采购提质增效,已成为高校采购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以来,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已成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主旋律。所谓“放”,是将更大的科研自主权下放给各高校,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松绑减负,简政放权;所谓“管”,是在权力下放的同时加强监管,做到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所谓“服”,是指精简采购程序,优化采购服务。要将“放管服”政策落到实处,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在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的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和新挑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采购信息化平台,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创新采购工作管理手段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有效方法。

  2.破除时空限制 提高高校政府采购效率

  互联网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服务平台,信息化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传递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开放性,打破了原有采购工作过程中只能在固定时间现场向学校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的局限,破除了原有采购方式对于时空的限制。同时,通过建立稳健、高效、便捷、安全的采购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精简原有采购模式下冗杂的采购程序,协调好各个采购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采购各个阶段的责任人,优化流程,规范运作,理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提高采购效率。

  通过采购信息化平台完成的各类采购数据均保存在平台中,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可随时检索查询,快速完成采购数据的加工处理而后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中快速获取采购总量、采购项目分布情况等关键数据,随时对学校的采购情况进行统计和整体把控,从而让自己从烦琐冗杂的数据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统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效率。

  3.全程动态监管 防范采购廉政风险

  采购申请人能够通过平台对采购业务进行跟踪,明确采购各阶段处理结果,实时掌握采购情况。学校相关监督部门管理人员可随时登录平台,对所有采购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查看,实现对采购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使采购流程透明化,采购过程公开化。同时,应用视频监控、数据分析和技术防范等信息技术手段,更可以形成有效的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不规范的采购行为并进行有效控制,防范采购廉政风险。

  二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短板

  1. “信息孤岛”问题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全流程涉及学校申购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参与(如图1所示)。但各相关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独立,数据封闭,缺乏联通,信息资源碎片化,存在“信息孤岛”问题。这种情况下,采购业务的信息化探索表面上精简了采购程序,实则重复的信息录入不仅没有优化服务,反而使采购全流程的完成变得更加复杂,加重了采购申请人的负担,占用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2.初期推行困难问题

  信息化平台运行初期,由于采购用户对于不同种类、不同金额物资的采购方式和采购信息化平台了解不足,使用平台提交采购申请出现问题而被退回修改的概率较高。此外,平台运行初期处于与学校采购政策的磨合阶段,运行过程中时常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平台的后台技术服务和升级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就会导致在这期间有些流程无法进行,种种情况致使平台运行初期的采购效率不升反降,并且需要使用者投入大量精力,对平台的推行造成了困难。

  3.平台维护问题

  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基本不具备自主独立研发信息化平台的实力,通常需要委托第三方软件系统开发商进行平台的研发部署。而这类开发商通常是事先根据国家政府采购工作的相关政策开发出一套成型的信息化平台软件,各高校要想使用这个平台,需要根据各自学校的采购政策进行适用于本校的个性化设置。一般而言,这类个性化设置如果只针对某一高校或某几个高校,不具有普适性,那么软件的底层数据就不会被修改,只会进行数据配置的调整或更新,如果这类个性化设置太多,极易导致后期平台不稳定,维护起来十分麻烦。另外,学校采购部门通常缺少专业的技术队伍,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平台进行维护,尤其是在平台建设初期,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与学校采购流程的磨合,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才能确保平台的平稳运行。

  4.平台安全性问题

  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能是其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为高校提供信息化平台的第三方软件系统开发商拥有平台的最高权限,这样一来,开发商便掌握了学校采购核心数据,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开发商所研发的平台往往缺少针对学校自身特点,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与主机安全等方面进行的整体设计,采购平台的安全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建议

  1.注重调研 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向全校且涉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杂,需要高校决策层、管理层和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共同推动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这是信息化平台能够顺利运行使用的关键。

  采购管理部门进行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功能设计时不能仅着眼于解决当下的问题,需要以前瞻性引领平台更长远的发展。紧紧围绕目前的采购业务和管理,提升采购业务服务规划和设计,统筹考虑面对服务师生的服务流、各级管理的管理流与业务数据的数据流等方面,合理梳理流程,做好平台顶层设计。对外,充分调研其他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情况,汲取经验,了解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雷区,少走弯路;对内,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服务教学科研为目标,构建采购信息化管理体制,面向全校师生调研使用需求,根据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环境,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各部门进行协商,密切关注各个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学习和分析,了解各系统数据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采购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设计,为校内各系统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打好基础。

  2.优化服务 提供技术保障

  在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前可建立试点使用单位,利用试点工作对平台建设初期存在的基础问题进行改进升级,完善平台功能,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平台使用中的障碍,减小平台推行的阻力,让信息化平台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同时,采购信息平台推行期间,尤其是初期,相关人员对于平台的不熟悉,会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由于采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及时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需要开发商提供专业团队协助采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另外,针对学校特点建立包含专业技术人员的客服群,事先对客服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意识进行培训,由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共性问题做好后台调整更新后,须及时进行信息公告。

  3.加强保护 保障平台安全

  由于高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通常由开发商提供,开发商拥有平台的最高权限,高校必须与开发商签订平台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对开发商进行法律约束。同时,委托学校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平台安全审查,坚持技术和管理并重,着眼判别、防护、监测、预警、响应、处理等环节。例如:使用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授权体系,精确控制用户行为;加密敏感数据;存储完整的操作日志,保证操作数据可追溯、可审计;加强平台的网络中心硬件、软件防火墙和操作系统层防火墙设置,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其重要数据不受攻击破坏,保障平台安全。在数据存储方面,有条件的还可考虑采用异地容灾方案,确保平台的稳步运行。

  4.升级平台 不断改革创新

  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政府采购政策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高校在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适应国家政策,充分适应政府采购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发展、持续优化。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功能模块的升级建设,逐步完善平台功能,使其不断趋于成熟,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双一流”建设、“放管服”改革、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在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需要采购工作者要不断探索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先进技术融入采购工作中,加快补齐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助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走向智能化、智慧化,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助力高等教育高品质发展。